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炮火1906最新章节列表 »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东线危局 (2/3)

第四百四十九章 东线危局 (2/3)

文/费虚
炮火1906 | 本章字数:391.47万字 | | 炮火1906txt下载 | 炮火1906手机阅读
913年城市工人阶级达25万人。这些工人中的9000人从事原材料的出口,保障着首都和铁路沿线地区的制造业。

西西伯利亚的人口主要是农业人口,而动乱,很容易的就能影响到他们。

这些日子随着起义的蔓延,新西伯利亚这个大城市受到了明显的影响,物价飞涨,人心不稳,而地方统治者们为了稳固统治,不让沙皇注意到他们的软弱无能,开始大量的征募士兵入伍,加紧搜刮地方,希望获得财源来壮大自卫军队。

沙皇已经没有能力调派军队过来镇压,只能在乌拉尔山脉的几个要隘进行防御,并且将平叛的任务交给了西西伯利亚地方。

高尔夫领导的起义军得到了中国秘密提供的大批军火装备,地方军队哪里是对手。

而高尔夫等人打出了布尔什维克的旗帜之后,声势更加的浩大。

萨迪鲁娃的丈夫带领着一大群的矿工也造起了反,那些当官的太不是东西了。

矿工们造反是最可怕的,他们都孔武有力,悍不畏死。

在这个时候,那些中国商人成为了最可爱的人儿。

他们依然没有抬价,平价销售所有的物资,每天依然雷打不动的从一节节的火车车厢里头卸下当地人们所需的各种物资。

甚至许多在附近的矿业集团劳作的华工也加入到了起义的行列,这些现象习以为常,仿佛这些华工天生就是他们的伙伴一般。

起义的人群越来越多,席卷了整个西西伯利亚。

除了列宁等人在欧俄发动起义,联络社会党人,托洛茨基亲自赶到新西伯利亚帮助高尔夫兄弟联络各方党人。

连欧俄都在新西伯利亚形势的带动下,出现了进一步蔓延的状况。

本来俄军在东线起到的作用,就仅仅是牵制,但在如此占据之下,这份牵制变得无比重要。

可是,随着沙俄国内形势的高涨,东线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

本来战前协约国就预料到沙俄内部的不稳,但是战争能够转移国内视线以及缓和国内矛盾。

只是,包括尼古拉二世在内,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俄军会如此的不经打,在德军面前损失如此惨重,导致国内的局势一团糟。

让协约国雪上加霜的是,不仅是俄国出现内乱,连中国的态度都出现了一些变化。

3月底,李安生在蓝天蔚与李持国等东北军高级将领的陪同下,检阅了东北军区所有军队。

之前李持国为首喊出的铁血口号并没有触怒李安生,相反,李安生对待这位悍将依然宠信有加。

这让协约国感到疑虑重重,尤其是日本,李持国向来是坚定不移的要求中国加入同盟国参与欧洲战场的头号人物。

李安生的态度,显然开始倾向于李持国一方,这个信号很危险。

而紧接着,英法等国抗议中国向德国出售潜艇无效,又让协约国感到了无比担忧。

中国陆军正式开始实行义务征兵制,同时准备建立两千万后备役的计划,各大军区纷纷进行各种程度的演习。

其中,北洋舰队更是演练如何突破渤海湾,南洋舰队则到南海去绕了一圈。

在旅大的日本军队是一日三惊,几乎成为了惊弓之鸟。

中国潜艇的优越性已经让世界各国见到,协约国也开始向中国购买潜艇以及驱逐舰、轻巡洋舰,甚至是三联装203毫米主炮重巡洋舰。

北洋舰队的潜艇同时参加了演练,让日本驻扎在旅大的小型舰船人员无比的担心。

随着德国加大了对潜艇的使用力度,故而潜艇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到日德兰海战时,潜艇战局已经历了诸多变迁和盛衰。在德国政府内部,主张进行无限制潜艇战(它增大了军事效果――被击沉的舰船数量)的人和主张少冒政治风险的人之间,继续进行着斗争。“不预告就击沉”的政策时而温和、时而强硬、时而又温和。最后,德国首相莫里茨贝特曼-赫尔韦格警告说,如果潜艇战不加限制,美国将会参战。能干的德国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蒂尔皮茨于3月份辞职,以示抗议。但是,即使这项经过修改变得温和的政策,也导致了重大事件:3月下旬,法国客轮萨塞克斯号遭鱼雷袭击,使许多美国人受伤,导致了对潜艇作战更进一步的限制,虽然这是暂时的。

但是,双方均未取得决定性胜利的日德兰海战是一道分水岭。德国人为了打破英国的封锁,越来越转向无限制的潜艇战,不顾政治上的一切风险和道义上的耻辱。1916年被击沉的舰船总数不断增加。当年最后一季度,英国每月被击沉的舰船达吨(到当时为止的最高纪录),加上同年10月中立国舰船被击沉吨(也是高纪录),协约国其他国家舰船约7.5万吨。击沉的各国舰船总数平均1个月吨,比1915年多7.9万吨。封锁者正在变成被封锁者。

日德兰海战的另一个间接后果是英国陆军大臣和民族英雄喀土穆的基钦纳爵士之死。5月底公海舰队出港以前,一艘德国潜艇在奥克尼群岛外围布下了水雷。基钦纳乘坐巡洋舰汉普郡号去俄国执行任务,6月5日,汉普郡号触雷,很快在波涛汹涌的海洋中沉没,全舰人员几乎都葬身海底。就基钦纳的名望来说,他的死是及时的。他已失去了权力,在内阁中也失去了威信;他经常把事情搞得一团糟。尽管他组建和训练的“新军”成为他留下的一块纪念碑,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毕竟不是他的战争。

(快捷键 ←) 上一页:第四百四十八章 伯鲁格(2/3)章节列表下一页:第四百五十章 俄国革命(2/3)(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