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三国之董卓之子最新章节列表 » 第十三章 最新消息 (2/2)

第十三章 最新消息 (2/2)

文/日月清明
三国之董卓之子 | 本章字数:388.94万字 | | 三国之董卓之子txt下载 | 三国之董卓之子手机阅读
形,对将来的大会战也有了几分把握,至少可以在地形方面不会吃亏。

这新城县、梁县的地界由于当年迁都洛阳,很多人都被迁走了现在的人口对比当年可以说得上是十不存一,而且这段时间孙坚要起兵北上的消息也早已经是传得沸沸扬扬,所以这两县的人基本上是跑光了,所以董守业的探查也是十分便利,没有暴露的风险。

在董守业探查完梁县的地形之后,便率领部队潜伏在梁县西侧的霍阳山中,然后派遣细作化装成难民,向鲁阳渗透,探听鲁阳城内的消息。

不多久,细作们从鲁阳返回,带来的消息却是让董守业措手不已,原来董守业在出征之前细作们探得的消息是孙坚在鲁阳整兵训练拥众三万余人,董守业据此判断两个多月的时间孙坚的兵力很有可能会有所增加,估计达到三万五千余人甚至是四万人不到都是非常可能的,毕竟孙坚作为袁术表奏的豫州刺史,在豫州征兵那肯定是非常容易,非常顺利的,再加上袁术的支持,达到四万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毕竟无论是袁术所辖的南阳郡还是孙坚所辖的豫州都是以人口多出了名的,人口多,那征兵自然是非常容易。

在东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一四零年),在官方的统计中,南阳郡的人口达到二百四十三万人,豫州所辖的人口也达到五百一十六万人,而当时全国的总人口是四千四百八十一万六千而到了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一五七年)以后,东汉人口进入顶峰时期,突破六千万,我们假设个各州郡区域平缓增长,则在公元一八四年之前,也就是黄巾之乱以前,南阳郡的人口应该在三百二十五万人以内,豫州的人口应该在六百九十一万以内,而经历黄巾之乱后,一直到公元一九一年,也就是正在叙述的现在,南阳郡与豫州的人口假设对比巅峰时期损失了两成,则现在南阳郡与豫州的人口应该分别为二百六十万五千和五百五十三万,以后的设定中也会以此为标准。

所以袁术在成为南阳太守之后才会有虽得一郡,犹胜一州的说法,而且南阳作为光武帝刘秀的故乡,其代表的政治意义也是相当不凡。遥想去年群雄讨董之时,关东群雄推袁绍为盟主,当时袁术私下里就非常生气,一方面是由于袁绍身为党人领袖,声望巨大,冠绝诸侯,另一方面也是袁术的心胸不够开阔,比较狭隘。

其实除去这两点,最主要的一点却一直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当时袁术的实际实力要比袁绍强。当时袁绍是渤海太守,在渤海郡在汉顺帝永和五年(公元一四零年)的人口是一百一十万人,按照前文所订立的标准在黄巾起义初期渤海郡的人口应该是一百四十七万人,到现在渤海郡应该有一百一十七万人,对比其弟袁术的南阳郡可差远了,更何况当时的孙坚已经与袁术立盟,归属于袁术的麾下,在豫州刺史孙坚的配合下,袁术也算是基本控制了豫州。拥有豫州与南阳的袁术,麾下所辖人口八百多万,比其兄袁绍的实力强的可不是一点半点。当时二袁的实力对比就像是一个成年人和一个小孩,你想想你若是拥有成年人的力量会服从一个小孩子作为自己的领导吗,更何况,袁术还一直是以袁家嫡子自命,不过袁绍的声望太高,这一点比袁术强上不少,拥有很大的潜力。

当然衡量二袁的实力,也不能光从辖地人口作为单一标准,但这方面无疑会占很大的因素。

关注官方微信(wap_),《三国之董卓之子》也可以在微信上看拉!

(快捷键 ←) 上一页:第十二章 孙坚誓师(2/2)章节列表(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