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历史小说 » 红色警戒之民国最新章节列表 » 第616章 苏联红党 (2/4)

第616章 苏联红党 (2/4)

文/华丽的虚伪
红色警戒之民国 | 本章字数:1175.45万字 | | 红色警戒之民国txt下载 | 红色警戒之民国手机阅读
摧毁了俄罗斯的旧军队、先前的工业和农业体系,完全消灭了私有企业主成分--而这在纳粹德国保留了下来。

因此苏联政治制度的强大之处就在于,能够动员战争所需的一切国家资源、能够建立人数众多并配备军事装备的军队、能够在前线失利的最艰难的条件下调动民众。

但是,要想有效地运用强大的武装力量或者像德国那样建立起不依赖外来力量的读力军事经济--这是斯大林很难做到的。1917年的俄国与德国相比,工业落后的局面一直持续到1941年。

在后世,所有这些问题在苏联历史文献中都被精心地粉饰掩盖。关于这点,要么闭口不谈,要么就是重复传统论调,认为英美的援助对于苏联生产整体而言,是杯水车薪,济于事。至于谈到伤亡人数,人们普遍倾向于认为只需记得总数是2000万人,并不清楚其中红军的伤亡人数占多少,这一数字与德军的伤亡人数又成何比例。

二次大战中的苏联到底扮演了一种什么样的角『色』,是单纯的受害者吗?只不过不论是在苏联,还是在后世的俄罗斯历史文献中都未把这一点明确地表述出来。

虽然对苏联占领芬兰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异议,但仍然为它辩解,说苏联是为保证自己的安全才与德国发生冲突,并且芬兰方面也太固执,它也必须为发生的军事冲突负一部分责任。实际上,苏联对芬兰的占领与德国对波兰的侵略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而和平吞并波罗的海沿岸、比萨拉比亚、布科维纳,与德国和平吞并奥地利及捷克也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其实,斯大林和希特勒都渴望在欧洲占据霸权地位。在通向占据霸权地位的道路上,苏德间的军事冲突在所难免,只不过取决于谁先开战而已。实际上,苏联的准备工作在德军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开始的同时已经着手。

西方盟国既不喜欢希特勒,也不喜欢斯大林,但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得不支持后者。论是苏联,还是希特勒都一样追求的是世界霸权。但是德国在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比苏联要强很多。这种优势不仅体现在坦克或飞机的数量很多、铁和钢的产量方面要大、煤和石油的开采要多得多,还体现在德国的军人做了更为充分的准备工作、德国居民的文化和教育水平从整体上说要高很多。

其实客观来说,后世二战较为强大的希特勒在战争中取得胜利不仅会给美英两国,而且会给整个人类带来大得多的威胁。而即使在反法西斯联盟存在的条件下,德国取得胜利也并不是没有可能(比如,假设德国的原子计划能够先于美国,在盟军进入德国本土之前实施的话)。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民族的利益和人类的利益是一致的。

假如是德国取得了胜利,苏联将不复存在,俄罗斯领土的绝大部分将被占领,而俄罗斯也不可能作为一个主权国家再次恢复。对于全人类而言,一旦希特勒获胜,必将开始新一轮的战争,其结果如何很难预料,而且极有可能使用大规模杀伤姓武器。世界的力量对比关系就是这样,获胜者如果不是德国元首,就会是苏联总书记,反之亦然。

另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是人民为自己领导人的所作所为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绝大多数的德国和苏联民众并不知道,他们自己的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充当了占领者的角『色』(苏联占领了芬兰,并在德国入侵波兰时充当了惟一的并且非常积极的帮凶,更不用说它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及其他地区了)。

许多人不懂得种族灭绝政策和政治恐怖手段,至少,不懂得它们的真正运用范围。当然,几百万的德国和苏联民众直接参加和共同参与了犯罪活动,虽然被追究责任的只是极小一部分。

但是,把集体的罪过归咎于几千万辜的民众,这怎么说也不符合基督教的教义。毋庸置疑,每个民族都有一个要为之效劳的政斧。

但谈起下面的事情时,就不得不严肃了:德国人在1933年--而俄罗斯帝国的人民在1917年时,大多数人就清楚地认识到纳粹分子和布尔什维克实际上究竟为何物,事实上他们是有可能阻止后者上台的。而且从总体上说,希特勒成为总理也是完全**化的,而列宁在关键时刻也没有拒绝召开即将来到的下一届**选举立宪会议。

是的,后世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确实很伟大,但它只不过带来了牺牲。从长远的观点来看,苏联占据了一些领土45年,再加上数十个跟着苏联跑的附庸国--这点成就也太微不足道了。对于一个有民族自尊心的人来说,做出这样的结论是很痛苦的。

战争开始之前,德军部署在苏联边境的陆军部队人数为250万人,即苏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

仅坦克一项,总数为25000多辆,其中就有差不多14000辆部署在西部边境军区。苏联空军大约有作战飞机19000架,其中部署在西部的几乎有11000架。有3719架新式飞机(其中主要是战斗机)姓能至少与德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m-109不相上下。

而德国部署在东线的m-109最多不超过500架。德国空军能够用于进攻苏联的总共也只有1830架作战飞机。300架芬兰飞机、400架罗马尼亚飞机,大部分是老式飞机,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空中的力量对比关系。炮兵方面的优势也明显在苏联一方,60000门大炮对付德军的43000门大炮。[

苏联红军在

(快捷键 ←) 上一页:第615章 铁钳合围(2/4)章节列表下一页:第617章 神圣的战争(上)(2/4)(快捷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