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看书网 » 校园小说 » 中华古代名人录最新章节列表 » 儒家孔门之宰予(前522—前458年) (1/3)

儒家孔门之宰予(前522—前458年) (1/3)

文/欧阳靖康戴韵
中华古代名人录 | 本章字数:1023.47万字 | | 中华古代名人录txt下载 | 中华古代名人录手机阅读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汉族,春秋末鲁国人,孔子著名弟子,“孔门十哲”之一。宰予小孔子二十九岁,能言善辩,被孔子许为其“言语”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唐开元二十七年,宰予被追封为“齐侯”。宋大中符二年(1009年)又加封“临淄公”。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再进封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为“先贤宰予”。中文名宰予别名宰子我,宰我国籍中国东周鲁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春秋末鲁国出生日期前522年逝世日期前458年信仰儒学代表作品三年之丧、可敬可畏1简介宰予思想活跃,好学深思,善于提问,是孔门弟子中唯一一个敢正面对孔子学说提出异议的人。他指出孔子的“三年之丧”的制度不可取,说:“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因此认为可改为“一年之丧”,被孔子批评为“不仁”(见《论语·阳货》)。他还向孔子提出了一个两难的问题,他假设这么一种情况:如果告诉一个仁者,另一个仁者掉进井里了,他应该跳下去救还是不应该跳下去救?因为如跳下去则也是死,如不跳下去就是见死不救。孔子认为宰予提的问题不好,说:“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可欺也,不可罔也。”(《论语·雍也》)认为宰予这是在愚弄人。宰予昼寝,被孔子形容为“朽木”和“粪土之墙”。孔子认为宰予言行不一,说自己“以言取人,失之宰予”,并且从宰予那里改变了自己以往的不足,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宰予后来当了临大夫,又说其参与田常作乱而被陈恒所杀,但唐代司马贞疑此说把阚止(亦字子我)当宰予。唐玄宗时被追封为“齐侯”,宋代追封为“临公”,后改称为“齐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宰子”。2宰予昼寝原文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①也!于予与②何诛③?”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注释①圬(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③诛:责备。译文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读解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大有恨铁不成钢的味道在里面。古时人们普遍认为应当遵循太阳的起落来调整自己的作息,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孔子认为白天时光短暂,应该努力奋发。因此,他把对宰予白天睡觉这一违背正常作息的举措看做是懒惰和愚昧的表现,并加以严厉的斥责。至于说到“听其言而观其行”,倒正如儒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卷三里引胡氏的话所提醒我们的那样:“圣人怎么会现在才知道听其言而观其行呢?也不是真因为宰予就对所有人都抱不信任态度了。不过是以宰予的事情为例教育大家,要求我们多做少说,言行一致罢了。”而之所以需要如此,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那么些人说起比唱起还好听。所以,我们不仅要听他怎样说,而且还要擦亮眼睛观察他怎样做啊!3宰予与孔子初识宰予余少时读《论语》,于夫子弟子之名多混淆不能别,唯宰予一人总是认得很清楚。何则?夫子系忠厚长者,罕有某弟子处处受夫子苛责的,而宰予则有幸忝居其一也。初识宰予,盖缘于《公冶长》中此段记载:“宰予旦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当时读至此处,颇为宰予抱不平,——不就是白天睡个懒觉吗,何辄骤加以“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之恶语?无乃夫子太汲汲于“礼”乎?明道先生有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高卧东窗日已红。”莫非宰予当不得这份从容?宰予旦寝,从容不从容倒不好说,以文献不足考徵也。此段记载后倒有一段“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此段话或夫子“于予与何诛”后转身对其他弟子所语,或则是他日之语也未可知。“听其言而信其行”是忠厚长者的本分,因宰予而有所变更,看来宰予是有其足以动人处的。夫子尝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或辄宰予是“巧言令色”之人?看来也未必。夫子称道其弟子中以“言语”取胜者有二人,宰予居其一(另一人为子贡)。利口辩辞《史记》亦称宰予“利口辩辞”,但“利口辩辞”难说就是“巧言令色”之“巧言”也。“巧言令色”是为了讨人喜欢的,“利口辩辞”则多讨人嫌。世间有一种“刀子嘴、豆腐心”之人,往往也讨人一时之嫌,但“利口辩辞”也未必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后者多半有口无心,

(快捷键 ←) 上一章:儒家孔门之仲由(续)章节列表下一页:儒家孔门之端木赐(前520—前446年)(1/3)(快捷键 →)